我们结业啦!从零开始的短视频之旅,感谢每一位“AI夜校学员”的热情与坚持。
五节课从“剪辑小白”到“会剪大片”!这场短视频课,让我们玩转镜头里的热爱!从分不清“剪辑”和“拼接”,到能独立剪出带转场、配乐、字幕的短视频——为期5次的短视频剪辑初级公益课,在大家的意犹未尽中画上了圆满句号。五个夜晚的学习,不仅教会了大家一项新技能,更让每个人找到了记录生活、表达自我的新方式。
课堂瞬间:按键上的专注,藏着对“新可能”的期待
回顾五次课程,每个夜晚的教室都满是活力:
第一节课学“软件基础操作”时,有人拿着手机拍课件步骤,有人在笔记本上画剪辑界面示意图,生怕错过“导入素材”“分割片段”这些基础却关键的知识点;
练习“添加转场和配乐”时,年轻人们凑在一起讨论——“这个‘闪白’转场适合拍工作场景”“这首轻音乐配vlog肯定很治愈”,偶尔还会为“哪个字幕字体更清晰”争得热闹;
最后一节课做“结课作品”时,有人对着自己拍的“车间日常”反复调整节奏,有人专注剪辑“和工友的周末聚餐”,键盘敲击声里满是认真,直到剪出满意的片段才笑着伸懒腰。



学员作品:镜头里的故事,比“大片”更动人
结课当天的“作品分享会”上,20多位学员交出了自己的“处女作”——没有复杂的特效,却满是真实的生活气息:
学员A剪了“公司展厅介绍vlog”:从这是我们的小老虎小熊猫玩偶,到我们的智能机器人,最后配上“你家孩子用过哪一款呢?”的字幕,让不少人直呼“真棒!”;
95后学员B的作品里,是“和工友的周末骑行”:镜头跟着自行车穿过街道、掠过河畔,配上轻快的BGM,结尾定格在大家举着奶茶的笑脸,满是青春活力;
学员C则剪了“家乡风景合集”:把回家拍的田野、老房子、妈妈做的家常菜剪成短片,还加了“在外打工,最念的还是家”的旁白,戳中了许多人的乡愁。
最后两晚是综合创作与成果展示。我们学习了如何用手机录音做旁白,如何调整播放速度制造快慢镜头,如何用贴纸和特效增加趣味性。学习群里大家讨论热烈,老师耐心指导。


学员心声:不止学会剪辑,更解锁了“新底气”
提到这次课程的收获,年轻工人们的分享格外真诚,藏着对未来的期待:
“以前刷短视频总觉得‘别人好厉害’,现在自己也能剪,以后拍了工作日常、和家人的视频,都能做成完整的短片,存着慢慢看特别有意义!”
——学员A
“我一直想拍点‘小知识’发网上,之前不会剪辑只能放弃,现在学会了,已经剪了3条教程视频,虽然粉丝少,但慢慢做总有希望!”
——学员B
“本来是抱着‘打发时间’的心态来的,没想到学会了真有用!前几天帮公司剪了‘公司重点产品介绍剪辑片’,感觉自己多了个‘闪光点’!”
——学员C
课程虽完,“创作”才刚开始
五次课程的时间很短,但带给大家的改变很长——有人开始用镜头记录工作与生活,有人找到了新的兴趣方向,还有人悄悄埋下了“用短视频分享更多故事”的种子。
后续我们还会推出更多实用的技能公益课,无论是想学拍照、做手工,还是想了解新媒体知识,都能在这里找到学习的机会。想第一时间获取下次课程信息,记得关注本公众号,不要错过属于你的“成长机会”!(新碶成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