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深化中职教师教科研能力,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,7月12日至16日,玉环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举办中职教师教科研素养提升培训活动。本次培训特邀6位职教专家现场授课,聚焦中职教育科研的核心议题。学校分管副校长张炳良带队,“1358”及“启成班”青年教师共30余人参加学习,共同探索中职教育科研发展的新路径。
开班仪式上,张炳良寄语:青年教师是学校跃迁的生力军。本次培训将以系统化课程精准赋能,助其快速融入岗位,学有所获、教有所成。
专家领航,聚焦前沿课题
温州市第二职业学校教师发展处主任周文豪以《中职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策略与实施建议》为题,提出学校应构建“五阶双线三机制”培养体系,即分析入职期到风格期五大阶段关键能力,沿“双师培养+个性发展+职称达标”主线推进,建立“帮扶-督促-激励”机制。他建议融合数字化工具与行动导向六环节法,通过微课前置、虚实实训等方式,助力青年教师实现从知识传授者向创新引领者的转型。
杭州市旅游职业学校教科室主任夏嘉平在《从教到研 从做到写—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科研实践》中,强调“从社会热点中挖掘科研选题”的实践路径,并推荐学习工具助力教师科研效率提升,以及从评审角度结构论文撰写。
在《“数”启新程,“创”见未来——中职青年骨干教师的“三维”成长跃进》主题分享中,瑞安市塘下职业中专校长陈海斌为中职教师构建了“三维跃迁”成长模型:以数字素养为基,指明学习路径并示范AIGC工具运用;以实践为例,呈现从“执行教学”到“设计生态”的蜕变;最终倡导将一线教学经验凝练升华,转化为教学成果。
技术赋能,探索智能教学
针对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趋势,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职教教研室主任单淮峰在《促进成长示范引领——中职信息化说课比赛工作的观察与建议》中,解析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的评审要点,力倡教学模式破壁创新。
高级讲师王哲明以《人工智能赋能中职课堂 教学应用研究的多维度创新》为题,系统阐释了AI技术赋能课堂的四大维度,演示AI技术多维度的应用场景实践,为教师们打开智能化教学的新视野。
实践导向,强化成果转化
培训特别设置“课题申报”专题,三门县教师发展中心科研评价科科长曹永华通过《课题研究申报方案的生成路径》讲座,系统梳理选题与命名、研究方案构成要素、课题研究方案要素设计以及文本规范等关键环节。
感悟感想
陈丽红
五日研修,收获颇丰。多位资深专家以鲜活案例为引,详解专业成长策略、科研写作路径,更拆解AI赋能教学与课题申报要点。明晰了教科研逻辑,学会借AI提质,并整合一切可用资源,为青年教师成长点亮了实践明灯。
王彦智
此次培训让我深刻认识到中职语文教学在数字化时代的转型方向。作为文化传承与职业能力培养的桥梁,语文课堂既要夯实语言基础,更需融入行动导向理念,让文本解读与职场需求相衔接。未来教学中,我将着力探索AI工具与人文教育的平衡点,通过项目化学习设计,激发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与职业思维的双重成长,真正实现'以文化人、以文育人'的教育目标。
此次中职教师科研素养提升培训聚焦教科研能力跃升,为青年教师搭建了教学即研究的成长平台。活动强调教科研工作方法论,构建“课堂问题—策略验证—成果反哺”的闭环体系,提出“切口精准、方案务实、特色鲜明”的实践原则,倡导将日常教学视为研究田野,通过“课例研磨—行动研究—成果孵化”实现小步快进。培训强化资源库建设与师徒结对机制,形成“看政策—做课例—说心得—写成果”的教科研推进路径。未来,学校将继续携手各界教育同仁,探索职教创新路径,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。(梁诗雨 陈丽敏)